从军行(其四)
作者:王昌龄
青海长云暗1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黄沙百战穿2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1.暗:使……暗
2.穿:磨穿,磨破
王昌龄,字少伯,京兆万年人。唐时京兆府治在长安,也可说他是长安人。作为盛唐时代的诗人,当世即有“诗家天子”之誉,擅长七言绝句,被称为“七绝圣手”。其诗作的基本风格是气势雄浑,格调高昂。
王昌龄以河西、陇右为背景的边塞诗共21首,其中以《从军行》7首和《出塞》2首为代表作,我们学习的这一首诗正是《从军行(其四)》。
这里说个题外话,今年疫情期间日本捐赠口罩的盒子上所印“青山一道同云语,明月何曾是两乡。”就是这位才人远谪龙标时的诗作,可见“诗家天子”即使是在远隔重洋的日本也是颇有影响力的。当时不少国人不服,非要拿“加油”这样的口号来比,只能表现出当下国人语言表达之匮乏。别人用的是中国原产诗句,实在没必要酸,若知耻而后勇,虚心学习岂不更好么?
说到这里,同学们也许很想知道王昌龄为什么会有“诗家天子”这般的高名美誉吧?
这要从晚唐时流行过的一本说诗杂著《琉璃堂墨客图》谈起,书中尊称王昌龄为“诗天子”,此书仅余残本,存于明钞本《吟窗杂录》中。后来宋人刘克庄在《后村诗话新集》中提到:“唐人《琉璃堂图》以昌龄为诗天子,其尊之如此。”这就是王昌龄“诗家天子”的最早出处了。元代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》中说到“昌龄工诗,缜密而思清,时称‘诗家夫子王江宁’”。这里又变成了“夫子”,与“天子”在字形上近似,所以也有人推断“天子”一说恐怕是传抄之误。不过就算这是个美丽的误会吧,王昌龄是完全当得起“天子”之称的。难道只有帝王才配称“天子”吗?“诗家天子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可多少真正的帝王却遗臭万年。